人民政协报: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http://epaper.rmzxb.com.cn/index.aspx?date=2017-09-20&verOrder=10&banzi=9&paperType=rmzxb
文/覃川
2017-09-20期10版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对高职院校适应国家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培养大批高质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建立恰逢其时。从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着专业设置随意、专业教学标准不科学、课程计划不执行、顶岗实习不规范等问题;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重技能、轻素养,仅考虑短平快的低水平就业,忽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还有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缺乏职业内涵,实践性教学要么“短斤缺两”,要么“形同虚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标准何谈质量。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制订,从遵循办学规律出发,制订规则、提供规范,为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已进入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具体到地方、行业和学校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各省既要通过制订指导性的省级标准来与国家标准对接,又应鼓励各高职院校立足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标准的执行方案。从实践来看,把握企业用人、学生发展、专业建设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制订好贯穿学生三年学习整个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使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的重要抓手。
首先,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单元,也是联系社会的纽带。高职教育的各个专业要为国家、行业、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多岗位、职业的任职能力标准和晋升标准,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标准。要广泛地进行标准制定调研,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分析情况,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其次,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关系到要让学生学什么、能否满足其就业的问题。有专家在2017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表示:“我们今天所习得的技能有可能不再适用于明天的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个人提高和更新在整个职业生涯和生命过程当中的技能。”高职教育要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成为他自己。首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在全人培养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把育人方向放在第一位,做人做事,以德为先,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其次,检验人才培养好坏的关键指标是学生的成长成才。方案的制订要多关注高职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顺应其天性,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支持服务其成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强化“学”字当头的教育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学生行动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个人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建构中规范发展、自主成长。
第三,适应专业建设需求。专业建设需求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的有力支撑。教学场地、实训条件等教学基本硬件匹配度、教师教书育人素养与能力吻合度、政策环境支持达成度是专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内涵。教学标准的落地离不开这些软硬件条件的支持,离不开那些具有与教学标准相适应的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应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参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譬如,教学标准体系应当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标准,学生应当参与教学标准的制订,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制订学习标准,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标准应当并行,既有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又有学生协助教师的教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具有稳定性、时效性、法规性等特征,是专业教学准确、有效实施的基本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应该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推进还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相结合。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在职业教育系统内能够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对高职院校而言,要在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结合省情、市情、校情实际,制定出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落实到位,确使职业教育有序、良性、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作者系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院长)